某鉛、鋅選礦廠在生產過程中,選礦指標一直不穩定,鉛、鋅的回收率較低,經濟效益也不高。該廠一直考慮在已有設備及流程上,通過采取一定措施,合理確定適宜的磨礦細度,來改變現狀,以提高礦山經濟效益。
現場選礦工藝流程具體為:原礦經一段破碎后,再進行一段閉路磨礦,之后對分級機溢流礦漿采用一粗三精三掃優先選鉛,采用一粗兩精三掃選鋅?,F場生產中采用顎式破碎機破碎,僅為一段破碎,而磨礦采用球磨機與高堰式單螺旋分級機構成一段閉路磨礦。初期設計要求入選細度-74μm占70%左右。
在實際生產中,由于生產工藝采用一段破碎流程,其無法有效地控制入磨粒度及入磨產量,從而直接降低磨礦臺效,生產實踐上,入選細度僅為-74μm占50%~60%之間,致使目標礦物單體得不到充分解離。如此導致如下兩種結果:一是成分互含,成為雜質,由于破碎不充分,各礦物單體之間相互鑲嵌,得不到有效成分的解離,使得各個單體之間相互鑲嵌;二是從尾礦中流失。兩種情況都直接影響著有價金屬回收率的提高。
針對礦山現行碎磨工藝現狀,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有必要對磨礦入磨細度進行提高,其主要措施:
1、調節破碎機排礦口,并且在破碎機給料口緩慢、均勻給礦。
2、提高磨礦濃度。磨礦動力學理論研究表明,磨礦過程是磨礦介質對物料不斷沖擊研磨,使物料逐漸縮小的一個隨機過程。而在過程中,磨礦濃度越高,礦漿流速就越慢,物料被研磨的時間就越長,磨礦產品中符合要求的粒級所占比列就會越多,但是處理量有所下降。
3、抬高螺旋分級機溢流堰。溢流堰的高度也影響著礦漿分級的細度和濃度,現場將原分級機溢流堰向上抬高70mm,增加了分級機的沉降區域,再對細度進行檢測,細度有明顯的改善,其細度可由原來改變前的-74μm占55%提高到58%。但是會增加一定的返砂量,處理量還是有所降低。
4、改善球磨機裝球配比。該選廠屬于小型選廠,球磨機 裝球量僅為12t,采用7種規格的鋼球,分別是Ф60mm、Ф70mm、Ф80mm、Ф90mm、Ф100mm、Ф110mm和Ф120mm,將這些球劃分為大球、中球、小球,由于入磨粒度較粗,變化較大,裝球以大球:中球:小球=3:4:3比例裝球,補加球按大球:中球:小球=6:3:1比例補加,大幅度提高大球比例,降低小球比例,與未改善之前相比,在保證處理量的情況下磨礦細度提高了2.1%。
總的來說,針對礦山現有的磨礦入磨細度不夠,礦體單體解離不充分等現狀,通過上述改進措施,磨礦細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分選 改善,經濟效益提高也是一定的??梢?,通過提高磨礦細度來穩定選礦指標的措施是可行的,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