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國內對礦渣微粉加工的深入,使得我們對礦渣微粉的加工工藝有了進一步的研究。為了保證生產的質量,我們打造了全新的圈流球磨機系統工藝,以 對礦渣微粉的高效生產。
方案采用預粉磨+選粉機+球磨機的圈流粉磨組合系統,其流程圖如圖1所示。輥壓機作預粉磨的粉磨工藝,輥壓機與旋風式選粉機(選粉機內設有打散機)組成圈流工藝,分離后的粗粉返回輥壓機的料倉;細粉(粒度均勻的半成品)送入球磨機繼續粉磨成成品。這種工藝對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積和2~20μm的顆粒含量非常有利。
影響磨機產量和粉磨質量的因素很多,如研磨體的類型、入磨物料特點、粉磨工藝參數等機械和工藝設備兩個方面的原因,這些因素有些是相對獨立的,也有不少是相互關聯的,但是在生產中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因素主要是工藝參數和磨機若干零件。在本文中主要從系統工藝流程、系統工藝參數兩個方面因素出發,結合生產實際,從預粉磨設備及工藝、粉磨工藝流程、粉磨工藝參數、研磨體等方面進行實驗研究以確定 的工藝和參數。
本實驗采用了河南某企業的高爐礦渣,其具有低氯、低堿、比表面積高、活性大、質量穩定等特點,作為水泥混合材時,可以吸收其中的f-CaO,增加水泥的安定性,提高水泥強度及混合材摻合量,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質量的理想產品。另外其礦渣的粒度較小,一般小于5mm,易磨性差,僅為水泥熟料的2/3(熟料1.0)。
研磨工藝設計為:在總粉磨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預粉磨與終粉磨時間。將一次(終粉磨)粉磨與二次粉磨(預粉磨)的 比較;其次,對采用不同研磨體、不同的料球比的預粉磨 比較。具體試驗方案見表1。
按表1的方案進行試驗后粉磨 從好到差的結果如表2所示。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
1、預研磨介質的選擇與最終的研磨成品率有較大關系。由于采用預粉磨后,進入研磨倉物料篩余降低,細磨倉的研磨負擔減輕,因此預粉磨時采用球磨比較好,鋼球對提高微粉的球形度有利。如最終研磨雖然都采用的是球磨段,但4#、5#試樣由于預磨采用的也是球磨,因此比采用鋼棒作為預磨的12#、13#試樣的最終 要好。
2、預粉磨并非一定能提高研磨的最終比表面積值。采用預粉磨的情況下,有兩組比一次粉磨(終粉磨)的 好(即14#和4#試樣),但卻有5組采用預粉磨后反而比一次粉磨(終粉磨)的差,這表明預粉磨并非一定能獲得較好的粉磨 ,僅通過簡單延長預磨時間就想獲得良好粉磨 的想法具有局限性,只有在設置適當的時間參數后,采用預粉磨的整體質量才會得以提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預粉磨過長中,倘若將物料長時間粉磨,則會在較小的物料粉之間發生摩擦靜電,這種靜電效應將阻止物料的進一步充分接觸,降低研磨后粉磨的比表面積,從而對研磨結果產生不良 。
3、 礦渣微粉出現的條件。由檢測結果可見,14#的活性指數由于比表面積和粒徑都最小而展現出 值,且此時流動度也高于用于比對的0#,說明本實驗條件下,采用14#試樣的工藝過程,即15min鋼棒預粉磨+30min球段粉磨,將獲得 的的礦渣微粉。
結論
通過試驗研究了采用不同研磨體和研磨時間后對礦渣粉磨的 ,研究結果表明:
(1)采用不同工藝流程及研磨體預磨時,其最終的粉磨 會有較大差異,且采用預粉磨工藝后粉磨 不一定會比一次粉磨工藝好;
(2)預粉磨時間并非越長越好,只有在合理預粉磨時間下礦渣才能獲得較大的比表面積、較小的粒徑和較好的微粉活性;
(3)在本試驗條件下 工藝參數為:15min鋼棒預粉磨+30min球段粉磨,此時可得到 的比表面積、最小的粉粒粒徑和 的活性指數。